安全是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基石。近年來,一號煤礦牢固把握安全生產主動權,從宏觀上把脈,源頭上分析,短板上整治,借“智”提效,高標準完成智能云管控平臺、AI+NOSA智能風險管控系統等11類28個智能化子項目,實現“系統智能化”到“智能系統化”的跨越,在生產、管理等各個環節,數字技術、智能裝備大顯身手,讓安全管理變得更加高效、智慧。
科技+創新
科技興安 突破發展“瓶頸”
一號煤礦以智能化建設和技術改造為切入點,引進新工藝、新裝備,開展安全重大課題技術攻關,并將其作為減人提效、消除事故隱患的治本之策。
智能礦井建設項目充分運用5G、大數據、AI識別等新技術,打造煤礦開采“智慧網”。智能化升級后,實現了遠程控制采煤、一鍵啟停、記憶截割等智慧開采功能,建設成果全面惠及安全、生產、經營、管理各個方面。
智能管控云平臺這個“煤礦最強大腦”,完成了對煤礦生產控制、綜合監測以及業務管理系統的集中融合共享?!霸拼竽X”將設備工況、環境監測、安全狀態等18個業務系統、902個功能點、21個生產重要場景、18000多個信息點呈現在數字孿生場景中,對數據進行采集匯總、融合共享、分析處理,通過各種運算,使決策者直觀、快速地掌握礦山每一刻的變化。
不單單是智能管控云平臺,智慧化系統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出來,完成首套“5G+透明地質精準開采”智能化工作面安裝,實現了智能綜采成套設備的遠程無線可視化控制;加快第二套智能掘進裝備技術攻關,解決掘、支、運智能協同作業問題,提升掘進工效。生產輔助系統全部實現了遠程集中控制,智能化選煤廠“黑燈工廠”也投入使用,實現了洗選系統信息化管理和生產過程智能化全控制。
當高新技術走進百米井下,不僅提高了生產效率,人工成本大大降低,經營效益進一步提高?!芭c三年前相比,每天可減少崗位用工202人,生產效率提升30%,每年可多生產煤炭90萬噸,產生直接經濟效益近7億元?!必攧詹坎块L楊忠頂算了筆經濟賬。
智能+安全
防控保安 為風險上牢“智慧鎖”
安全生產監管要求高、難度大,必須善于向技術借力,不斷提升安全生產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在智能化的背景下,應用人工智能管安全,是一號煤礦的創新舉措。礦井研發AI+NOSA智能風險管控系統,將煤礦NOSA風險管控的需求和AI技術可覆蓋的供給范圍真正匹配起來,利用計算機智能識別、預警、管控作業場所中所有要素的安全狀態,實現從“人防”向“技防”轉變,全面建立起人防與機防互補的“雙保險”,從根本上提高現場安全管理的全面性、連續性、準確性、可靠性。
據悉,系統已做到井下全覆蓋,開發54種違規行為識別,建立瓦斯巡檢等12項作業流程指引APP,實現了機電檢修、采掘作業等關鍵環節的預警提示。
“這個智能風險管控系統就像電子警察抓拍交通違章一樣,對人的不安全行為和設備的不安全狀態瞬時智能識別,24小時不間斷采集信息,同時還進行語音警示、彈窗報警,達到對安全隱患事前警示、事中阻斷、事后處理的閉環管理?!盢OSA辦公室主任劉永亮對系統優勢了如指掌。
智能化發展越到關鍵時候,數據分析越要響鼓重錘。礦井加快推進建設煤礦智能安全風險綜合一體化防控平臺,通過構建涵蓋人、機、環、管的科學評價體系,使安全風險治理有數據依托,達到了分析智能化、狀態可視化、預警超前化、管控精準化,有效管控系統風險和崗位風險。
駐礦安監處長劉洋信心十足地談起AI+NOSA智能風險管控系統帶來的“福利”:“在這種‘智慧監管’下,今年‘三違’人次同比下降21.7%,人的安全行為治理工作各季度考核排名均為公司第一。礦井順利通過諾誠公司星級評審,成為全國煤炭板塊首家NOSA五星級煤礦?!?/p>
練兵+育才
人才強安 引領作用發揮好
一號煤礦持之以恒地推進職工素質提升工程,以培養高技能人才、后備干部為目標,圍繞管理人員、技術人員、操作崗位技能人員三條主線,在“學、做、管、帶”四方面精耕細作,建立健全技能人才培訓、評價、激勵、發展等制度體系,在政策紅利下,學技術、比技能、提素質成為職工的自覺選擇。
礦井依托實訓基地、勞模工作室、技能大師工作室各類平臺,常態化開展“三小一練”、技能大賽、技術比武、崗位練兵等活動,大張旗鼓地表彰獎勵技術人才。此外,根據崗位需要,將這些善創新、嚴執法的“香餑餑”調配充實到監管隊伍,提高安全監管人員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該礦人力資源部部長閆東介紹:“我們在技能操作崗位設置了高級技師、首席技師等8個崗位職級,其中,被評為陜西省首席技師的技術工人,對應享受礦中層管理干部四級待遇?!?/p>
“新八級工”職業成長路徑為技能人才個人發展開啟了新通道。今年54歲的工人李東升就是其中的受益者。他熱衷機電技術,從普工一路拼到全國煤炭行業技能大師,發明5項國家技術專利,今年又獲評陜西省首席技師,以他姓名命名的工作室被授予煤炭行業技能大師工作室,李東升享受到中層四級干部待遇。
職工看到練好技術有前途,紛紛開始動腦改進工藝和設備,小革新、小發明、小成果層出不窮,科技創新節節攀升。一批業務精、作風強的技術人員走上管理崗位,一波又一波有技術、善創新的技師和工匠脫穎而出,成為智能化礦井建設大潮中的中堅力量。
一項項建成的安全工程,一個個投運的智能化子系統,一串串擲地有聲的數字,證明著礦井一心一意謀安全發展取得的成就。數字化礦山建設,智能裝備的全面升級、投運,專業技術人才的蓬勃生長,一股股強勁力量讓智能化在保障安全生產工作中的底色更亮、底氣更足。
版權所有:陜西陜煤黃陵礦業有限公司(黃陵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地址:陜西省黃陵縣店頭鎮 郵編:727307 技術支持:黃陵礦業信息中心
Copyright(C) 2011 Huangling Mining Group E-mail:txzx@hlkyjt.com.cn
陜公網安備 61063202000102號 陜ICP備案05006082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