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一號煤礦,平靜祥和,寬敞明亮的智能化調度控制中心正在醞釀著新的收獲。只見身著黑色衣服白襯綜采三隊遠程操控員利用5G平板電腦點擊“一鍵啟動”按鈕,627“5G+透明地質”智能化綜采工作面開啟了“智能化、無人化”采煤模式。采煤機接收到控制指令,依據工作面三維地質模型規劃截割曲線進行自主割煤,那帶著截齒的兩大巨輪上下翻滾,堅硬的煤層像切面包一樣被片片削落,大塊的原煤從煤壁垮落,如流水般通過刮板運輸機及其他運輸設備源源不斷地運往地面,偌大的工作面看不見一個人身影……
見到一號煤礦副礦長張玉良,他正在聚精會神地盯著電腦,查看著一號煤礦自動化控制系統?!?27‘5G+透明地質’智能化綜采工作面以5G網絡通信、多源異構地質探測數據為基礎,結合采煤機自主規劃截割、支架自動跟機拉架、三機協同控制、地面遠程干預的無人化生產模式,首次完成單班連續5刀煤無人進入工作面生產,刷新單班無人生產新紀錄,提升了無人采煤的工程效率和質量,開啟了工作面無人化生產、無人監護、無人巡視采煤智能化跨越的新紀元?!睆堄窳佳劬锿钢?。
高起點規劃領跑“智能化、無人化”采煤
一號煤礦對科技進步的青睞有著歷史傳統。在建井之初,一礦人就知道英格索蘭、朗艾道等這些國際品牌公司,引進采煤機、掘錨一體機等先進裝備,研究借鑒房柱式開采這樣的美式采煤工藝,國際化的技術視角對一礦人來講是與生俱來的,這種科技基因在三十年來得到了很好的成長。
2014年4月2日,是載入一號煤礦建設發展史冊的一天?!按┲餮b、打著領帶,坐在地面采煤”,幾代煤礦人期待的井下“無人化”智能開采夢想在一號煤礦實現了!2015年8月,一號煤礦又建成了全國首個中厚煤層智能化無人綜采工作面,開啟了“較薄、中厚煤層、一井兩面”智能化開采煤炭生產新格局。2020年9月15日,“基于動態地質模型大數據融合迭代規劃控制策略的智能開采技術”研究順利通過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科技成果鑒定,實現了由傳統的記憶截割向三維空間感知、智能規劃和自主截割的技術跨越。
推動煤礦生產技術創新、升級轉型、安全發展,智能化開采是主攻方向,是煤炭技術變革的發展趨勢。為了更好更快地實現“機械化換人、自動化減人”,勇立潮頭的一號煤礦始終沒有停止探索的步伐,又把目光放到了更高的征程,開展“5G+透明地質”智能化綜采工作面的研究。
一號煤礦黨政高度重視,把建成“5G+透明地質”智能化綜采工作面,作為推進“智能礦井 智慧礦區”跨越式發展的重點工程來抓,對設備安裝各項工作超前謀劃、精心組織,層層落實責任。
為保障各項工作協調推進,該礦結合工作實際,針對安裝工作環境、條件、流程與環節銜接等各項工作,專題研究論證,精準梳理安裝籌備各項工作,把新設備、新技術、應用風險辨識貫穿安裝各環節,持續動態優化細化安全技術保障方案,按照“專門、專人、專注、專業”的“四?!币?,對設備拆解運輸、安裝調試、技術培訓指導等各項工作進行了細致周密的安排部署,確保各項工作環環相扣、各個環節無縫對接、安裝工作協調有序。
高標準建設打造“智能化、無人化”采煤新模式
“建成‘智能化、無人化’的智能化礦井是我們的目標。一號煤礦堅決摒棄‘穿新鞋走老路’的思想理念,在探索‘5G+智能礦山’新模式的道路上砥礪奮進、不斷前行?!币惶柮旱V礦長薛國華說。
由于井下環境復雜多變,5G網絡平臺建設挑戰重重。煤礦環境復雜、安全性要求極高,5G基站不僅要防爆、防潮、防塵,還必須能抵抗來自諸多井下電氣設備的電磁干擾。為盡快滿足5G網絡平臺的應用需求,一線研究人員加班加點,不斷探索、創新、突破。
“井下環境復雜,627智能化工作面的施工難度也最為復雜。為了將‘烏金’摘掉‘黑帽子’,換上‘智能衣’,我們結合透明地質模型和三機配套設備,解決地質模型與采煤機滾筒高度的耦合難題,針對開采中發現的支架跟機參數、視頻自適應精準跟機、智能視頻煤量監測識別、工作面供液系統動態聯動、規劃模板精度閉環調整等問題進行逐項優化,工作面歷經全設備自動化、地面遠程井下干預、地面遠程井下巡視和地面遠程無人進入4大調試階段,解決了制約627工作面無人采煤的6大類19項關鍵問題,最終實現無人化生產的智能化運行模式?!痹摰V副礦長張玉良說道。
在這場與時間賽跑、與困難角逐的特殊戰斗中,從礦領導到基層區隊長,從班組長到職工,都在負重奮進、無私奉獻,引領帶動職工克服一道道難關。
目前,一號煤礦安裝了44臺礦用本安型無線基站,35臺礦用隔爆兼本安型直流穩壓電源,8臺基站接入器,實現了井上井下“5G”信號全覆蓋,構建起了“5G+十萬兆工業環網”無線網絡大平臺,剪掉了井下網絡“蜘蛛網”的“辮子”,解決了移動裝備的實時控制和管理難題。
“信號非常穩定,利用‘5G+透明地質’開采技術,我們在地面就能通過智能采煤系統遠程精準控制采煤機的開停,結合透明地質‘CT’切片,對工作面出現的特殊條件跟機工藝、采煤機自主規劃截割模板快速生成與交互等關鍵技術進行深入研究,實現了井下工作面精準割煤,并實時修正工作面底板,大幅降低勞動強度、減少人員配置、提高安全性,”該礦機電部部長宋燾指著采煤機介紹道。
高要求培養鍛造智能化人才隊伍
礦井走智能化發展道路,要有強有力的裝備保障,更要有高素質的人才支撐。要想讓627“5G+透明地質”智能化綜采工作面釋放“紅利”,要培養一支能夠玩轉新設備,適應新技術發展需求的員工隊伍是前提。
“隊伍都是一個個挑出來的,兩個原則,大學生優先,有機電技術經驗優先?!痹摰V人力資源部部長閆東道明了選人標準?!懊旱V就是玩機電的,有機電技術經驗,比常人更容易熟悉設備,而大學生的學習能力強,上手很快?!?/p>
該礦成立了智能化綜采人才孵化基地,制定了培訓計劃,每周二、周五組織人員進行集中培訓,開展“知識+技能”教育,積極推行導師帶徒。
針對智能化設備,職工基礎理論薄弱特點,通過組建“技術尖兵”攻關團隊,利用班后會邀請廠家在學習室,設故障、擺難題,對現場可能發生故障的處理方法反復推演,確保人人遇見突發故障都能得心應手。
“從設備安裝、調試到不斷優化實現無人開采,我們全程參與,特別有成就感?!本C采三隊機電副隊長劉科慶一臉自豪地表示,“智能化采煤最受益的是一線職工。以前一個班至少得9人,現在工作面徹底實現自主截割,無人開采,地面干預率很低,通過智能跟機監控視頻系統遠程巡視工作面及大數據分析決策系統代替人工,智能化程度又進了一步!”
好風憑借力,揚帆正當時。一號煤礦將以“智”為核,以“數”賦能,瞄準科技創新主攻方向,著力突破關鍵核心技術,不斷提升創新力、競爭力,走出一條獨具特色的高端化、多元化的智能化道路,進一步實現現場無人化、操控集約化、管理智慧化,形成智能識別、智能控制、無人操作、無人值守等一系列新模式變革,力爭建成更具影響力的現代化一流智能示范礦井,全面開啟高質量發展新征程。(倪小紅 白宇琪)
版權所有:陜西陜煤黃陵礦業有限公司(黃陵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地址:陜西省黃陵縣店頭鎮 郵編:727307 技術支持:黃陵礦業信息中心
Copyright(C) 2011 Huangling Mining Group E-mail:txzx@hlkyjt.com.cn
陜公網安備 61063202000102號 陜ICP備案05006082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