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說,宋朝是中國古代文人的樂土。據說宋太祖有遺詔,不殺士大夫。不論真偽,反正在中國歷史長河中,宋朝涌現出的文人墨客最多,而且很多出自士大夫階層,甚至還有官家如徽宗。
近日,讀過金步搖所著長篇歷史小說《寇準》,感觸頗深,尤其對主人公寇準沉浮宦海四十余載,其中四次被貶的經歷印象深刻。
第一次,他從樞密副使位置被貶到青州擔任知州;第二次,他從副宰相位置被貶到鄧州擔任知州;第三次,他從宰相位置被貶到陜州擔任知州;第四次,實際上是連續被貶,從宰相調整到太子太傅,再被貶到相州、安州,最后貶到雷州擔任司戶參軍。
我們知道,寇準是大宋重臣,歷經太宗、神宗、仁宗三朝。每到危難之際,官家就想起他,委以重任。一旦風平浪靜,國安民順,官家就會聽從讒言棄用他。
問題來了,江山是官家的,官家明明知道寇準文韜武略,清正忠義,為什么還要這樣不公正地對待他?我想,就是因為寇準性格耿直,為了民生敢于直諫,為了國事甚至不惜觸怒龍顏。在寇準眼里,忠君就是忠國,忠君就要報國,個人功名榮辱在所不惜。
從宋太宗起,哪個官家都想當唐太宗,但是哪個官家能有人家唐太宗的氣度?不是好大喜功,就是貪戀享樂,你寇準不識時務,不貶你貶誰?
值得慶幸的,好在有太祖訓,不殺士大夫,不能因言治罪,故而趙氏江山雖歷經北南兩朝,卻能延續數百年。而且在中國歷史發展進程中,宋朝的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等領域都曾留下過輝煌的篇章。
“國家的興亡,朝代的更迭,很大程度源于皇帝個人的謀略和性格,靠皇帝的喜怒和偏聽偏信治理國家,一味地以家庭下的皇權任命輪換官員,并不能讓國家朝好的方向發展,倒像是君臣在演戲給百姓看?!蔽矣X得這段話是本書中的精華,既說出了寇準一生宦海沉浮的原因所在,更道出了封建皇權統治下朝代更替的歷史周期率。
古人云:“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贝搜陨跏?。
版權所有:陜西陜煤黃陵礦業有限公司(黃陵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地址:陜西省黃陵縣店頭鎮 郵編:727307 技術支持:黃陵礦業信息中心
Copyright(C) 2011 Huangling Mining Group E-mail:txzx@hlkyjt.com.cn
陜公網安備 61063202000102號 陜ICP備案05006082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