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1lpp1">

      <form id="1lpp1"><ruby id="1lpp1"><p id="1lpp1"></p></ruby></form>
      您的位置: 首頁>橋山擷英>文學天地>正文
      煤電實業王琳琳散文:我小時候生長的地方
      發布時間:2022-05-12 09:52:09 來源: 作者: 點擊:

      圖片

      遠嫁甘肅的老舅的二女兒陪同她母親回到我們的故鄉——佳縣通鎮,專程走訪了她二姑(我奶奶)家的老宅院,細致地拍攝視頻和照片轉發于我。舊時景,今日人,獨自海棠花里尋往昔,穿門入巷情依依,一時心潮起伏,感慨萬端。

      這個看起來凋敝寥落、熟悉又陌生的地方,就是我和妹妹呱呱墜地、共同成長的樂土。曾經很多次在我夢里和文字中出現的窯洞、院子以及院門外長長的巷子,承載著我和妹妹青草般鮮嫩的時光,記錄了我倆最純真的情愫和來自奶奶家富足殷實的生活。我的無憂無慮、幸福美好的生命體驗,就是從這里開始的。

      熱切的目光摩挲著寫意溫度的真實光影,陳年舊事撲面而來?;秀遍g奶奶從雙扇門里端簸箕走來,挺拔高挑的身姿,整齊利落的發型,干凈得體的衣著,永遠光鮮明朗。她站在璀璨煦暖的太陽底下,抹過發油的頭發亮閃閃。爺爺身軀略彎,雙手叉挽在腰背后,踱著慢吞吞的步子,在圍攏四合的院里看看這看看那,不時地規整不合時宜的物件。奶奶飼養的那群下蛋母雞“唧唧咕咕”啄食,妹妹在邊上踢毽子。玩興正濃的她早已忘記奶奶委派她驅趕鄰家雞搶食的任務。我準是偷偷地躲在哪個角落看閑書,機靈地防備著小叔小姑,她們總是“鐵面無私”沒收我的課外書。那時的小叔小姑專管我和妹妹,像警察一樣犀利,為我倆“矯枉過正”,用心地塑造美化我們。她倆年紀相仿,風華正茂,一人穿一身白色套裝,頎長的背影曼妙迷人……

      借助畫面微光,由遠及近、由外向內慢慢地溯流尋源。那條長巷子面目全非,再不是開闊通達的樣子,變得逼仄促狹。小時候高大儼然的廊門經過歲月風霜侵蝕,看上去黑皴皴的,失去了原先的厚重與牢固。只有鏨痕明顯的石頭門洞和頑強的石頭門墩還在訴說舊日風光,使人情不自禁念起“流水不腐,戶樞不蠹”,感慨運動才是物質存在的方式。廊門處突顯陜北窯洞建筑工藝所特有的泥土與石塊粘連結構。那精巧的拱形門洞上方,未返青的黃蒿草迎風凌亂。

      入大門,靠右手那戶人家的窯洞外觀沒有什么變化,還是木格格門窗搭配石板窗臺。窗臺下面的大火爐應該是后來搭建的,當年像小鳥一樣飛出飛進,并未察覺有通行障礙?;馉t外側附著四個功能口的爐體造型太熟稔,與我們小時候用土疙瘩雕鏤出來的玩具火爐一模一樣,給人無比的親切感。他家窯洞土壁斑駁,墻皮脫落,可能已經空置了。窯洞對面的那間大平房還在,當年住著這戶人家的新嫁娘。

      老宅已然物是人非,放眼全貌,蕭條凌亂,新生與暮落并存。門框上的紅對聯半粘半落地垂吊著,鮮艷的殷紅也擋不住光陰的菲薄。

      一眼就看見那個掛著藍布門簾的窯洞,它是多年前爸爸和媽媽的家,我和妹妹就出生在這個下窯?,F在的下窯門窗被新主人換成了鋁合金,門前的石磨也被淘汰掉了。想起媽媽幽怨地眼神,說她懷我時還在隱忍著為一大家子推磨,如今那個刻印過我和媽媽體溫的石磨卻悄然消失,也許愛恨就是一瞬間的事。院中突兀地堆放著一些雜物,一件廢棄的舊式木家具吸引目光,它和記憶深處那個藏過我日記本的紅木柜子重疊,那古舊的抽屜拉環使得手指下意識反射蠕動,漫上那年那月青澀的滋味。

      下窯直對的上窯就是奶奶家。上窯陽光充沛,愛整潔的奶奶把家收拾得干凈通亮,每個物件上都泛著柔暖的光澤。爺爺勸誡奶奶的話猶在耳畔,“住人的地方不要太干凈,家里又不是寺廟”。上窯的花格格門窗也被光亮的鋁合金門窗替代,水泥抹過的外墻光禿禿的,失去陜北人家別致的窗欞符號。我偏執地以為,只有疏密有致、格格交叉、峁套著峁的精雕細刻的門窗,才能真正構筑出陜北人心中的圖符世界。

      在下窯和上窯之間,曾經有過三個功能房。從左到右,依次是茅房、柴房、雜物房。在雜物房和柴房前面,有一個偌大的長方形石桌,小時候我經常趴在石桌上寫家庭作業。如今這些全然沒了蹤影,只剩下一堵煙熏火燎的空空的紅磚墻。

      出大門,就是長長的“郭家巷”??吹剿蜁肫鸫魍娴摹队晗铩?,我也曾像丁香姑娘一樣撐一把綠傘美美地走過。出巷子左拐就是繁華的街道,右上是可親可愛的故鄉人居住群落。鄰人們你來我往,相互串門。巷子里有老舅老妗子的家,有我很多很多的同學和玩伴的家。

      老妗子的婆婆,奶奶的親娘,我和妹妹叫老婆婆。有著三寸金蓮的愛干凈的小腳老太太,對我和妹妹特別親,在熱鍋臺上捂酒棗給我倆吃。至今還記得她和藹慈祥的樣貌:穿著藍布偏襟大褂,用寬寬的灰布腰帶圍裹藍布大襠褲,蹬著一雙精致的黑色裸口尖尖頭小鞋,隆起的腳背上露出雪白的裹腳布,手持紅木龍頭拐杖配合玲瓏小腳三點一線穩扎石板地上。以至于后來老師在課堂上講評作文,說有同學寫作文像老婦人的裹腳布——又臭又長,心里很不以為然。暗自嘟噥:我老婆婆的裹腳布雪白綿長,一點不臭。

      回首向來歡樂處,幾多幻影幾多愁。不得不說,照片是一種美妙介質,透過影像,可以重溫生命中逝去的舊光陰。這一次借物還鄉,慰藉了心中的懷念。

      人生是一場顧此失彼的旅程,每個人都是匆匆的過客。我小時候生長的地方,就是我生命中永恒的故鄉。走過千山萬水,不能忘卻自己的來時路。時光帶走故鄉的老宅,卻帶不走歷久彌新的念想。而故鄉,真得成了我再也回不去了的地方。

      友情鏈接:

      版權所有:陜西陜煤黃陵礦業有限公司(黃陵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地址:陜西省黃陵縣店頭鎮   郵編:727307 技術支持:黃陵礦業信息中心
      Copyright(C) 2011 Huangling Mining Group   E-mail:txzx@hlkyjt.com.cn

      陜公網安備 61063202000102號   陜ICP備案05006082號-1

      天天干天天射天天添天天爽,亚洲精品无码偷偷看,欧美日韩国产福利,从干从操免费视频

      <noframes id="1lpp1">

          <form id="1lpp1"><ruby id="1lpp1"><p id="1lpp1"></p></ruby></fo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