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一號煤礦以降本、提質、增效為導向,以改革攻堅年為契機,以全面預算管理為核心,以辦實事、出實招、求實效為準繩,圍繞制約降本增效的主要問題,從源頭控制、過程監控、考核激勵、挖潛降本、提質增效,寫好成本管控“實”文章,打出成本管理“組合拳”,持續提升礦井的經營業績、盈利能力、發展質量。
固本拓源創新發展
只有在安全生產的基礎上降本增效,礦井才能駛入健康、高效、和諧發展的軌道。
“NOSA安健環風險提示,你已進入危險區域,請你快速離開……”8月22日,一號煤礦“AI+NOSA安健環”深度融合安全管理系統成功識別現場模擬違章人員,立即閉鎖所有設備并發出語音警報。同一時間,地面調度指揮中心收到違章信息,開始跟蹤處理。在一號煤礦調度指揮中心,職工不僅可以開啟智能化開采,還可以精準識別井下人員的違章情況,該礦把智能化建設延伸到了安全管理。
一號煤礦在推進NOSA與“四治理一優化”安全管理模式融合升級的基礎上,著力于“科技+安全”同頻共振,研發了AI+NOSA智能風險管控系統,將煤礦NOSA風險管控的現實需求和AI技術可覆蓋的供給范圍真正匹配起來,能夠根據危險源辨識結果,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實時監管井下“三違”、非標準作業。
今年以來,該礦不斷延伸智能安全監管的觸角,加長安全監管的鏈條,建成了地面AI數據計算分析中心,具有AI功能攝像機已經達到219臺,設置76個監控場景,開發54種違規行為識別。該礦不斷融合AI+NOSA智能風險管控系統優勢,研發了AI標準作業流程指引APP,采用Al識別技術對關鍵崗位關鍵工種的標準作業每一個步驟精準指導,實現各系統間的聯動、生產環節的連續化、作業痕跡的透明化,提高風險管控能力,提升本質安全水平。
依托智能打造全新生產管理模式
“這套超寬工作面成套智能化綜采設備年生產能力達到400萬噸,采高2.0—2.8米,長度可滿足400米。該套設備采用全新5G網絡系統,是首套技術先進、操作簡單、運行可靠、生產能力大的5G+透明地質的智能化綜采設備。先進技術和設備是‘點金棒’,我們算過,300米超寬工作面比235米工作面每班提高產量260噸,全月可增產1.3萬噸,全年可增產15.6萬噸,預計每年能夠為礦井增收1.5億元?!痹摰V生產礦長焦穩鋒為即將投產的627超寬智能化綜采工作面算了一筆經濟賬。
加快智能化煤礦建設是煤炭工業邁向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一號煤礦按照“1+1+N”的智能化建設方案,建設成了智能管控平臺,實現系統數據融合、分析決策和聯動控制,“掘錨機+錨運機+履帶式自移機尾”的半煤巖巷道智能快速掘進,基于動態地質模型的智能化采煤,AI+NOSA智能風險管控系統全套智能化煤炭質量控制與管理體系的選煤廠,依托智能打造全新生產管理模式,不斷提高管理效能,實現“一減一增兩提升”的目標。
技術攻關“摳”出大效益
走進勞模創新創效工作室,只見青年創客梁林正在和全礦的技術人員討論如何處理1009工作面進風超前底鼓難題。
“每周我們都會在這里開展施工方案優化討論會,可別小看這個討論會,創造效益可不少呢,上個月我們通過集體討論優化816進順巷及向外巷道,減少施工巷道150米,節約費用35萬?!绷毫终f。
該礦堅持開源與節流并重、增量與提質并舉、效率與效益并行,精細管理降成本,深挖潛能增效益。為了確保礦井成本管控措施落實落地,該礦開啟“經濟開采”新引擎,對設計、工藝、技術、裝備等進行優化,從源頭上避免浪費,從源頭發力、從點面提升,不斷降低成本。
該礦優化調整生產接續,對814回順巷道支護參數進行了優化調整,節約費用41.6萬元,優化調整812工作面回采方案,在保證礦井安全生產的前提下多回收煤炭資源1.7萬噸,產生經濟效益2300萬元。對632進順機頭硐室設計優化,將機頭硐室掘進改為“措施巷+通風通道”形式,減少巷道掘進30米,且變巖巷掘進為煤巷掘進,提升掘進效率,降低材料使用,節約費用105萬。
讓“肥水流進自家田”
焊花飛濺、弧光閃爍、敲擊聲此起彼伏……在該礦機修車間一片繁忙景象。
在機修車間筆者看見了忙活的勤雜工吳陽,他滿頭大汗地將一根根整修復用好的鋼帶裝上工具車。
“修復一個2.6米的T140型鋼帶獎勵3元,4.2米的T140型鋼帶獎勵5元。7個月份我們3個人修復T140型鋼帶325根,4.2米的T140型鋼帶132根,通過修復廢舊材料,我多了545元收入呢?!眳顷栐捳Z中都透著自豪。
該礦將成本管理落實到各個區隊和班組,制定了材料回收、修舊利廢獎勵制度,實行材料消耗與工資掛鉤,節獎超罰,讓職工主動算好經濟賬,通過“嚴考核、重獎勵”等多項措施,最大限度激發職工潛能,釋放資源價值,提升管理效能。
“每名干部職工每天必做的一件事就是算賬,人人都能在算賬中對比、在對比中提高,從點滴入手,從小事做起,廣泛參與企業經營,最大限度地利用廢舊材料的‘剩余價值’,減少新材料投入,降低成本,1至7月份,完成修舊利廢價值376.5萬元?!睓C電部設備維修管理員王峰剛說道。
版權所有:陜西陜煤黃陵礦業有限公司(黃陵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地址:陜西省黃陵縣店頭鎮 郵編:727307 技術支持:黃陵礦業信息中心
Copyright(C) 2011 Huangling Mining Group E-mail:txzx@hlkyjt.com.cn
陜公網安備 61063202000102號 陜ICP備案05006082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