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國家礦山安全監察局第一批第一個重點實驗室在黃陵礦業公司正式揭牌,這是黃陵礦業公司在煤礦智能化建設領域實現的第八個全國第一。
從最初的嘗試探索到行業的示范引領,從單打獨斗到制定行業標準,從常態化應用到建設智慧礦區……在智能化建設的道路上,黃陵礦業攻克了一個個堡壘,樹起了一座座里程碑,走出了一條科技賦能的高質量轉型發展之路。
咬定青山不放松
煤礦智能化建設代表著煤炭先進生產力的發展方向,也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多年來,黃陵礦業始終堅持把科技創新擺在實現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核心位置,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結合行業發展態勢,先行先試,走在了全國煤炭綠色安全高效智能化開采的最前沿。
早在2010年,黃陵礦業就開始探索智能化開采技術,并于2014年建成全國首個智能化無人開采工作面,率先實現了地面遠程操控采煤。
“作為先行者,在智能化建設的征程中,我們的‘想法’就是要扛好旗、出經驗、出標準。我們的‘干法’就是以‘實’文化為引領,試點先行、全面推廣。我們的‘成法’就是建立完整的保障體系,確保智能化建設落地開花?!币恢币詠?,黃陵礦業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雷貴生對于煤礦智能化建設事必躬親,并且做了很多的思考。
2018年初,黃陵礦業正式提出打造“智能礦井 智慧礦區”發展規劃,當時就把目標定為“十三五”末礦區要全部實現智能化開采,同時要配套推進采掘智能化技術應用和輔助系統自動化、智能化升級改造,而這一目標,在2020年就已經實現。
進入“十四五”,數字經濟時代全面來臨,煤炭行業智能化發展勢如破竹。
順勢而為,陜煤集團蹄疾步穩推進智能化建設,正如陜煤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楊照乾對煤炭板塊提出的要求,“要按照‘著力形成一個新格局、全力打造五個示范標桿’思路,全力形成以黃陵為中心圓,多礦區協同聯動,全方位展示智慧陜煤新格局,努力把陜煤打造成行業數字化、智能化發展的引領者和示范者?!?/p>
黃陵礦業作為全國首個煤礦智能化開采技術創新中心、首批智能化示范礦井,始終以不進則退、慢進亦退的危機感,勇立潮頭、引領行業發展的使命感,堅持不懈的推進“智能礦井 智慧礦區”建設,以“鞏固提升再創新”的思路,全方位、多觸角的將智能化拓展延伸至生產經營、后勤服務等各個方面,進而推動產業升級蝶變。
如今的黃陵礦業,用一個個“開創先河”“行業領先”在市場競爭中爭得了“話語權”,智能化也成為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最強引擎”。
百花齊放春滿園
走進黃陵礦業智慧中心,該公司技術中心業務主管劉波正在為系統調試而忙碌著,劉波介紹說:“最近特別忙,我們正在全力籌備即將在黃陵礦業召開的全國煤礦智能化建設經驗交流現場會,加班都是常有的事?!?/p>
作為煤炭行業智能化建設的最早發起者、推動者,黃陵礦業持續對智能化開采技術進行探索與實踐,“智能化”實現了從無到有、從有到優、從優到強的歷史性跨越。此次承辦全國煤礦智能化建設經驗交流現場會,無疑是對黃陵新形象、新風貌、新技術、新風采的一次全方位展示。
一直以來,黃陵礦業始終堅持“實用管用好用”原則,以解決實際問題為導向,不務虛名、不搞花架子,統一規劃、分步實施,穩步推進智能礦井建設。
推廣應用智能化開采技術,創新快掘模式,礦井生產效率大幅提升,“十三五”期間,回采工效由每工82.15噸提升到110.85噸,掘進工效由每工0.24米提升到0.3米;應用智能裝備技術,有效減少了崗位用工,采煤工作面由20人減少至3人,掘進工作面由13人減少至5人,智能輔助減少用工358人,實現了“少人則安,無人則安”;首創全國獨有的AI+NOSA智能風險管控系統,開創了人工和AI智能系統雙重管控風險的先河,實現了崗位安全自主管理,杜絕零敲碎打事故發生,安全生產始終保持平穩態勢,其中瑞能煤業安全生產周期超過17周年。
截至2021年底,該公司累計完成25個智能化工作面回采任務,智能常態采煤超過8周年,智能掘進累計完成17547米,成為煤礦智能化發展的最佳實踐。
與此同時,該公司智能輔助和智能系統建設加速跟進,智能選矸、智能裝車系統提高效率54%。建成投用5G專網,智能云平臺上線運行,實現井下所有設備地面集中控制和一鍵切換,初步建成“可視、可控、可算”的智慧大腦。四對礦井生產輔助系統全部實現“無人值守、機器人巡檢” ,具有“望聞問切”功能,至此,黃陵礦業智能礦井已全面建成。
一個個智能化項目的成功研發應用,切實提高了黃陵礦業的生產效益,讓黃陵礦業人享受到科技創新帶來的“紅利”。然而,黃陵礦業作為受益者,并沒有將“核心技術”獨自珍藏,而是勇于擔當,協作共享,開展了行業標準的起草編制工作,以“黃陵標準”推進行業標準。
從《智能化綜采工作面設計規范》《智能化綜采工作面驗收規范》2項行業標準發布,到《基于動態地質模型與自主規劃開采的綜采工作面設計規范》等6項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團體標準發布,黃陵礦業不斷推進標準化體系建設,先后共編制發布了智能化開采、快速掘進等17項標準,形成了一整套滿足企業發展需求的標準體系,實現了由技術的引領者向行業標準的制定者轉變,也為行業智能礦井建設、評價、驗收等系列技術規范與標準提供了遵循。
碩果累累滿枝頭
走進一號煤礦選煤廠車間,依然機器轟鳴、煤流飛轉,但采樣點沒有了化驗員來來往往的身影,而在煤質智能化檢驗中心,只見一只巨大機械手臂在準確無誤地完成樣品識別感知、制備、轉運、稱量、封裝、寫碼、存儲等每一項流程。
“它能將6mm樣品破碎、攤平、烘干、研磨,制備成0.2mm粒度級樣品,以前1.5小時的工作量現在只需動動手指就能完成,提高工效的同時,也保障了‘黃靈煤’的金字招牌?!碧崞鹨惶柮旱V剛投運的智能采制樣化驗煤質檢驗系統,該礦選煤廠47歲的化驗員張潔自豪的說道。
從生產、掘進、輔助系統再到礦區管理,黃陵礦業不斷拓展智能化建設內容。
“我們將礦區智慧管理延伸到了經營、黨建、后勤等領域,力爭‘十四五’末,將黃陵礦區建設成為綠色、安全、高效、智能、可持續發展的智慧礦區?!痹谠摴军h委書記、董事長雷貴生看來,“建成智能礦井只是開始,建成智慧礦區才是最終目標?!?/p>
如今,在該公司煤矸石發電公司,已建成國內首套“采制輸存化”全過程物料智能化系統,并在2×300MW機組成功“上崗”,可實現入廠煤驗收、采樣、制樣、存查、化驗全過程智能化、自動化管控,在減輕工人勞動強度,提高勞動生產率的同時,也減少了煤樣分析過程中的人為因素,滿足供需雙方科學、公正、按質計價的需要。前不久,煤矸石發電公司牽頭申報的《火電廠無人值守型智能采制化設備在物料全過程管控技術中的研究與應用》,在全國1700余個科技創新項目中脫穎而出,獲得了第五屆全國設備管理與技術創新成果一等獎。
此外,黃陵礦業2×660MW在建電廠項目,作為該公司“十四五”期間的重點工程,以建設國內領先、世界一流智慧電廠為目標,建成后可實現智能運行、智能巡檢、智能決策,形成獨具發展特色的“智能礦井+智慧電廠”的綠色聯產模式。
伴隨著能源行業改革發展的步伐,黃陵礦業在推動企業生產方式變革的同時,也改變了職工的工作環境和生活方式。
在黃陵礦業機電公司干了十幾年供水調度員的吳世榮就感觸頗深:“以前開關供水管道閥門,需要貓著腰鉆進半人高的閥門井里手動開合閥門,如今只需坐在調度室里,輕點鼠標,便可開啟遠在30公里外的閥門,閥門啟停只需5分鐘就可操作完成?!?/p>
同樣是智能化建設受益者的職工韓智亮也異常興奮:“自從小區安裝了智能門禁,現在只需刷一下臉便可進門,方便快捷,又釋放雙手?!?/p>
一花獨放不是春,萬紫千紅春滿園。智慧電廠、智慧鐵運、智能供電、智能供水、智能安防、智慧黨建……放眼黃陵礦業,智能化建設如沐春風,智慧礦區已初具雛形。
道阻且長,行則將至。黃陵礦業用“智慧”之鑰,匯聚了企業高質量發展的蓬勃浪潮。進入新發展階段,煤礦智能化迎來全面推進時期,黃陵礦業將勇攀高峰,持續向無人區探索,向最前沿進軍,探索形成更多可復制可推廣的智能化建設“黃陵模式”,為我國煤炭工業高質量發展提供“黃陵方案”、貢獻“黃陵力量”。
版權所有:陜西陜煤黃陵礦業有限公司(黃陵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地址:陜西省黃陵縣店頭鎮 郵編:727307 技術支持:黃陵礦業信息中心
Copyright(C) 2011 Huangling Mining Group E-mail:txzx@hlkyjt.com.cn
陜公網安備 61063202000102號 陜ICP備案05006082號-1